基于納米顆粒的生物傳感器檢測胰腺癌

2017-05-21 2654

 胰腺癌是癌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這是因為在早期階段,它通常是無法檢測到的。但是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Ye Hu等人開發出一種快速的廉價的基于納米顆粒的胰腺癌診斷方法。這種方法部分上是利用胰腺癌釋放的囊泡表面上的一種生物標記物開發的。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標題為“Nanoplasmonic quantification of tumour-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n plasma microsampl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onitoring”。  

腫瘤產生時,它們釋放微小的囊泡到病人的血液中。如果生物傳感器能夠分離和鑒定出這些囊泡,那么利用針刺取得病人的手指血液,對所取得的血液樣品進行分析,就可能潛在較早地檢測癌癥。Hu說,這一過程應比更加常規的活組織檢查或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更加簡單和更加低廉。
     他解釋道,所有細胞都釋放囊泡,確定這些囊泡是來自健康的細胞還是來自腫瘤組織是一大挑戰。如今,他和他的同事們發現胰腺癌釋放出的囊泡過量表達表面蛋白EphA2。
     鑒于其他的癌癥研究人員和計算機蛋白組分析收集到的證據,Hu和他的團隊著重關注EphA2。在這項新的研究中,他們開發出的診斷方法和診斷工具(一種生物傳感器)有助進一步支持這種蛋白是源自胰腺癌的囊泡的一種生物標志物。
     這種傳感器由載玻片組成。載玻片被分成多個孔,每個孔中包被著捕獲胞外囊泡的抗體,而且這種捕獲是通過這些抗體結合這些囊泡表面上的蛋白標志物實現的。每個孔也含有對光線進行不同散射的金納米棒和金納米球,而且這些金納米棒和金納米球在顯微鏡下分別地發出紅光和綠光。
     這些金納米棒包被著特異性地結合來自胰腺細胞的囊泡的抗體,這些金納米球包被著結合到EphA2上的抗體。因此,來自胰腺癌細胞的囊泡能夠結合這兩種金納米顆粒:金納米棒和金納米球。這些金納米棒和金納米球聚集在相同的囊泡表面上,從而導致黃光產生。
     Hu和他的團隊證實這種生物傳感器能夠區分來自健康人、胰腺癌病人和胰腺炎病人的血液。Hu解釋道,在利用其它的生物標志物進行的測試中,胰腺炎經常與癌癥混淆在一起。該團隊報道,這種生物傳感器需要最小的樣品制備量,它的試劑在成本上與其它的免疫檢測技術(特別是酶聯免疫吸附測定)不相上下。這種生物傳感器僅需1μL樣品,而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需要100μL以上的樣品。

(以上文章轉載自生物谷,并不代表納晶科技的觀點,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系我們以便處理)

第一時間獲得更多納晶科技的資訊以及新產品信息,請關注納晶科技的微信公眾號。


weixin



欧美一区不卡一区不卡,国产A毛片高清视频,中文字幕無碼亂倫